July 20, 2021
一般来说,硕士学位有两种类型: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授课型项目主要是通过讲座、研讨会、实验室工作或远程学习的课程模块进行学习,而研究型硕士项目则要求学生在自身的专业研究领域里开展研究项目。通常来讲,研究型硕士项目会比授课型硕士项目的学制更长一些。 从学科、专业水平、课程类型和入学要求等方面对硕士学位进行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一、按学科/课程类型进行划分 ① 文学硕士(MA,Master of Arts ) 文学硕士 (MA) 通常是授予给艺术以及社会科学学科的学生,如:传媒、教育、语言、语言学、文学、地理、历史和音乐。学生一般会通过讲座和研讨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结课考核一般是独立研究项目的论文写作or考试。 ② 理学硕士 (MS、 MSc,Master of Science) 理学硕士(MS、MSc)通常是授予给科学类学科的学生,如:生物、化学、工程、健康和统计。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某些学科有时候既属于文科也属于理科,这种情况下,就会由各个大学决定他们的硕士学位项目的名称。在这些类别里,MS的研究性质会更强,在某些行业中会被认为比 MA 更有分量。 ③ 研究型硕士 (MRes,Master of Research) 研究型硕士 […]
January 20, 2019
Yibei Li 牛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硕士,杜伦大学数学学士本科(获Lyndon Woodward Memorial Prize优秀毕业生奖学金)。目前帝国理工学院数学博士在读(受牛津大学教授推荐,获帝国理工校长颁发博士奖学金),师从David Evans教授研究无线可数同类图形的自同构群,并任教多个帝国理工的本科数学课程。 指导方向 英国、美国数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申请及背景提升&学术指导。 「 导师故事 」 ► 你是怎样对数学领域产生兴趣的? 我从初中就挺喜欢数学的,因为我特别喜欢通过逻辑来得出一个结论,很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得出结果后的成就感。但那时候,我对数学还没有喜欢到“以后要主攻数学领域”的程度。我是在英国这边读了一年预科的时候,在预科老师的鼓励下,才决定了本科攻读数学专业,但那时候还没有决定未来要继续读博。 想读博的主要原因是在本科时,我发现国外在数学这方面的教学方式和国内非常不同。国内的数学教学大多是老师给你很多题目,然后告诉你解题方法就完了。而在英国这边,数学老师更多的是告诉你解题思路,希望你能去理解这么做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指引你去探索解题方法。 我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再加上本来就喜欢数学,所以也就希望在这方面继续钻研下去。我们现在读博去给本科学生做助教,我也会把这种教育方式贯彻下去,告诉我的学生们为什么要这样去解题,而不是只是纯粹地把解题方法告诉他们。 ► 本硕博分别是在杜伦大学、牛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就读的,对每间学校的感受如何? 杜伦大学给人的感觉是社交生活特别好,所以我在杜伦度过的三年本科过得非常开心。学院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认识到新朋友的机会也很多;杜伦数学系的老师们对学生也是很尽心尽责,你有什么不懂的,会引导你一起分析,然后给你耐心详细地作解释。 牛津这边的学术氛围会比杜伦大学更浓厚一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大家都是特别热衷于学习的人。我在牛津读硕士仅一年,但是也是最繁忙的一年——课程特别紧张,大家也都忙着找工作或是申请博士,所以虽然牛津这边的活动也有很多,可是因为很忙,没机会参加,社交活动也相对少一些。在和同学、老师相处这方面,同学们相互间的交流更多会集中在学术问题上;老师们的专业水平很高,但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研究特别多,因此分给学生们的时间可能相对来说要少一点。 帝国理工学院的学术氛围也特别浓郁,同学们也都很友好,师资也不在话下。而让我特别欣赏的是,帝国理工很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校方会为学生安排各种活动和课程,而且大部分都是免费的,总的来说学生福利非常不错。 ► 在现在从事的数学研究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具有挑战性的事? 我觉得挑战的话,是要从普通的学习状态转换到做研究的这么一个状态的改变吧。就数学系而言,以前学习的时候,老师会把所有的知识点告诉你,然后你自己去做作业、去解题。一般情况下,只要你去解题就会有答案;就算你当下解不出来,老师也会给你解答。 但是做研究的话,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做题目,可能最多一两个礼拜就能获得答案。但是做研究的话,你可能要花上好几倍的时间去获得答案,而且结果还不一定是正确的。你也会发现,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得出结论,很多时候你是找不到答案的。 […]
January 1, 2019
There is no excerpt because this is a protected post.
January 1, 2019
There is no excerpt because this is a protected post.